果下科技首次在香港上市,凭借“AI+储能”战略能否实现市场突破?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储能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电力系统的格局。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从2019年至2024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容量实现了从7.1GWh到174.9GWh的飞跃,复合年增长率接近90%,预计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突破974GWh

在这场储能革命中,中国企业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全球前十大储能系统供应商名单中,中国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其中,果下科技(Guoxia Technology)作为一颗璀璨的新星,尤为引人注目。这家成立于江苏无锡、仅六岁的企业,近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旨在通过融资加速其“AI+储能”战略,增强全球竞争力

果下科技自创立之初,便将数字与人工智能业务融入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之中。此番赴港上市,被视为其在竞争激烈的储能市场中,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强化AI驱动差异化优势的关键一步

果下科技的崛起之路,既得益于全球储能市场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其灵活的市场策略。公司初期以欧洲户用储能市场为突破口,2022年欧洲市场收入占比超过70%。随着中国“双碳”政策的推进和大型储能项目需求的激增,果下科技迅速调整策略,加码国内市场。至2024年,中国市场收入占比已高达79.9%,客户群体中中国市场客户占比达82%

尽管海外市场收入占比有所下降,但体量依然稳定。为了巩固海外基础,果下科技推出了商业端海外品牌HANCHU ESS,并在2024年成功完成了该品牌的首个海外工商业储能项目。同时,公司还积极开拓非洲及其他新兴市场,2024年来自这些市场的收入占比达到9.9%,收入体量增至1.02亿元

受益于储能市场需求的爆发,果下科技业绩实现快速增长。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1.42亿元飙升至10.26亿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68.9%;同期毛利由3560万元增至1.5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8.6%

在业务结构上,果下科技主要分为智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EPC服务(工商业储能项目和光伏电站开发)以及其他杂项销售三大板块。其中,智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是公司最核心的增长引擎和业绩支柱,2024年贡献了97.8%的收入。在细分领域中,大型储能系统得益于国内电网侧调峰项目及工商业储能需求的释放,成为增长引擎;户用储能系统则通过现有分销商开拓新兴市场,保持稳健增长

然而,在高增长的背后,果下科技也面临着低盈利的困境。2022年至2024年,公司净利润从2427万元增至4911万元,毛利率则从25.1%降至15.1%。这一“剪刀差”现象与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为了打破行业桎梏,果下科技计划借助资本的力量,强化其科技属性、产品力和品牌知名度。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将融得资金重点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加强其在储能领域的技术领导力,以及建设海外运营及服务网络,支持国际化增长策略

作为业界率先实现储能系统解决方案与产品无缝云端整合并开发全景云平台的企业,果下科技自成立之初便组建了数字与人工智能能源研发团队。目前,公司已开发了AI优化的系统和工具,如Safe ESS及Hanchu iESS,以加强即时能源优化、预测性维护及决策流程。这些AI技术被视为公司稳固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的核心

在全球拥有超300家储能系统供应商的激烈竞争中,果下科技凭借其在AI及数字化技术方面的优势,努力在市场中脱颖而出。然而,储能行业的高景气与高内卷并存,留给新秀们赶超的时间窗口紧迫。果下科技深知,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果下科技当前的研发开支在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其总收入而言,占比仍然较低。因此,融资成为果下科技进一步深耕发展的必要途径。幸运的是,投融资市场对果下科技的成长力表示认可。在宣布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书之前,公司已获得多轮投资,最新估值已达60亿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