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秦钱江、彭玮晗、佘益
战鹰轰鸣,“猎鲨”海天。晌午时分,某机场内一批反潜巡逻机腾空而起,飞向南海某海空域。
日前,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联合某潜艇支队开展长航时、不间断搜攻潜训练,针对单一、多重已知变量条件下的潜艇进行搜索、识别、攻击、跟踪,全要素检验空勤组技战术水平。
“各战位注意,进入反潜部署!”
苍茫海天间,接到任务指令的飞行员调整战机姿态,不断修正高度、速度,精确把控战机操纵量,目视观察前方航路目标;雷达、声呐等战位结合战场态势和海区水面目标活动情况,合理布设声呐浮标阵,对多个可疑位置展开全方位搜索。
“5号浮标发现可疑接触!”根据声呐战位上报的目标信息,空勤组与战机密切配合,最终成功对其实施模拟攻击,并保持跟踪监视。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远处又一批次“选手”开始候场。
20小时、30小时、40小时……时间不停刷新,第5批、第7批、第9批,战机星夜兼程“猎鲨”海天。翌日清晨,随着最后一批任务战机顺利返航,该团长航时、不间断搜攻潜训练圆满结束。
此次训练,该团紧贴练兵备战实际,携手潜艇部队构设实战场景,开展互为条件、互为对手的实战化对抗演练,包含下半夜和拂晓等多个时间段,空勤组对海域水文地理环境不同时段有了更多经验,积累了作战数据,有效磨炼了部队全天候航空反潜作战能力。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